Thursday, December 07, 2006

一個影響我致深的開示 - 阿宗白洛仁波切在香港大學作出慈悲心的開示

2006年2月11日阿宗白洛仁波切在香港大學作出慈悲心的開示,在大乘佛法對實相的觀察應以菩提心作為大乘佛法的基礎,無論修大乘的顯宗或是大乘的密宗都必須要修慈悲心。

仁波切開示:“若眾生能做到對自己的民族,國家有愛心是好,甚至是不分種族; 國家都能同時升起慈悲心是很好。”但應抱有對六道也能升起無別的慈悲心,不要因未能親眼目睹地獄道,餓鬼道,阿修羅道,天道的所有眾生而忘記他們。在修行當中,無分別的平等心是非常重要的。在生活當中總會遇到喜歡和不喜歡的人,當真的能修到對六道眾生都平等和無分別心,我們的慈悲心就會像種子一樣在我們的心中種下來。

四無量心就是: 慈心,悲心,喜心,舍心。慈無量心是願天下眾生都能得到安樂; 悲無量心是願天下一切眾生離開痛苦,喜無量心是願眾生不離安樂能得到快樂的因,而舍無量心是願一切眾生心續都能生起平等心。

而在次第方面, 最先要修“舍無量心”,因為舍無量心不修好的話, 縱使能生起慈心和悲心,也全都是片面的,不能成為無量的慈心和悲心;也就是不算是四無量心的慈心和悲心。

怎樣才是四無量心的“舍心”, 就是不是單單的平等心, 而是必須對一切眾生(六道)都能生起同樣慈心,悲心,能平等慈悲一切眾生;而這樣的舍心才是真實無偽的四無量心中的 “舍無量心”。

慈心是甚麼呢?慈心就是祝願一切眾生都能獲得快樂,這種念頭就是慈心!

悲心是甚麼呢?悲心就是知道所有有情眾生的痛苦如:地獄道餓鬼道的眾生,屠宰場的眾生,能思維生起要發願將這些眾生離開一切痛苦的念頭,就是悲心。

喜心就是培養出隨喜別人的快樂,不妒忌其他眾生有財富,和一切不同的快樂。

佛法是教育,教導我們要愛人多過自己,要幫自己和幫別人除五毒 (貪,嗔,痴,慢,疑);佛陀曾跟舍利子說:“一個最殊勝的法門就是大慈大悲心!”要學習慈悲心,培養慈悲心。當真實無偽的慈悲心生起後會帶出菩提心, 而完全證悟和完全菩提心後,就是成佛!

“慈悲心”就像太陽一樣能去除所有黑暗, 不好的事情和障礙等等。
仁波切更進一步開示弟子要原諒傷害自己的人,因為他們給機會我們修忍辱, 積累資糧。 而作為佛門弟子的我們必需相信因果不虛,通過因果定律,傷害我們的人必定會受到很痛苦的果報; 所以我們應該更憐忟他們和收起對他們的憎恨。

龍樹菩薩曾說過慈悲心和空性一起修是最殊勝的,獨修慈悲心是不能脫離輪迴,而獨修空性亦是一條錯誤的路; 一定要結合起來修。它們兩者是相互依賴的, 通過不停的思考和將兩者結合起來修才能成佛。

正謂: “萬法皆空、萬物皆空、內心也是空、 色即是空、 空即是色”空性的大原則是: “消除執著”,而要正確覺悟空性是一定要落實於修行中,而修行是不能夠空談的; 一定要通過多種方法修持例如: 禪定才能證悟空性。

仁波切更開示弟子們第一步是要先修練慈悲心和不執著的心, 儲蓄福德,智慧兩方面的資糧。 無常是空性的老師, 因無常會產生痛苦就使我們更能理解空性及不要擁有執著的心。


證悟空性最快的方法是:

1. 尋找到一位好的上師 (而好上師的條件是必需具備對弟子有絕對的責任感), 具有大加持力和大慈悲心。
2. 而弟子本身要有大信心:
清淨信
欲樂信
勝解信
不退轉的信心

清淨信: 是不需甚麼理性的道理, 見到佛像,經書或見到上師,僅以這樣的因緣便生起尊敬心和歡喜心,此為清淨信。

欲樂信: 想得到解脫的安樂而生起擺脫與獲得之心, 聽到善法功德後; 生起修持的念頭。

勝解信: 是理性的信心, 從理性取得甚深的相信因果不虛的規律, 對佛有理的信心, 對法生起有理的信心,對僧生起有理的信心。

3. 有很好的法門如密法: 能巨有大加持力以一對一的個別授法,以針對不同根器的弟子;像針灸療法一樣能夠一針見效。

修持方法要行六度波羅密:
1. 布施 2.持戒(除五毒) 3.忍辱 4. 精進 5. 禪定 6.智慧(般若)


而仁波切最後亦一再叮囑弟子們要將慈悲心落實在修行中, 把發菩提心為第一位, 將自私心改為替大眾去想, 為大眾去修,為一切眾生早日脫離苦海, 早日得到安樂之心來修行。若我們不能把自私心轉化成菩提心, 就一直會在苦海和六道流轉,所以一定要消除我執,將煩惱轉為菩提, 早日踏上成佛的路上!